
关注我们 · 加入我们 · 联系我们 · 举报电话 · 法律声明
版权所有© 1998 - 2022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071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026
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大厦5层
(010)88511155
(010)82358550
首都信息公众号
首信学院
9月24日,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。期间,“AI+医疗|大模型创新技术发展论坛”举行,首都信息产品总监李小军受邀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,围绕“数智创新,应用赋能”,分享首都信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智化应用实践与探索。
李小军指出,首都信息作为北京市信息化骨干企业,始终坚持“为客户创造价值”的核心价值观,高效赋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、数智化变革,长期承担“数字北京”和“智慧城市”建设的重任,服务覆盖政务云、医保系统、住房公积金等政府民生关键领域,构建起“一核两台四域”的业务布局。随着9月11日,北京数据集团正式揭牌成立,首都信息作为数据集团的重要成员企业,将迎来更宽广的发展前景。

宏观战略建构
近两年来,首都信息着眼技术格局的战略宏观发展,结合公司业务布局、客户资源及行业优势,致力于构建“1+1+N”的AI战略布局模式。第一个“1”是共性基础平台,即政务大模型平台,定位为政务领域提供智能算力与异构大模型基础服务,具备全栈国产算力、异构调度能力,并集成DeepSeek、千问等20余个国内主流大模型,提供从智能体应用开发、大模型调度到智能场景评测、高质量数据集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支持。第二个“1”是“红砥”垂类大模型,专注于政务服务领域,具备强大的业务适应能力。“N”则代表多个落地场景,覆盖医疗健康、政府决策、市民服务、智能办公等。

以及在数据安全方面,首都信息基于隐私计算技术构建了安全可信的计算空间,覆盖多方安全计算、联邦学习、可信执行环境等全技术路线,实现医疗数据在“可用、不可见、不可得”的前提下对外开放服务,为行业提供合规、可控的数据应用环境。
专业领域聚焦
聚焦智慧健康领域,作为北京市“三医”领域的重要数智化服务商,首都信息承担市医保平台的建设和运营,全面维护保障市民群众的医保权益。此外,首都信息通过承建药监部门的药品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,以及自研HIS系统服务多家医院,为在数据运营及AI领域的发展,积累了大量高质量数据集及业务经验。
医保数据覆盖患者在医疗机构的门诊、住院及药店等全链条就医信息,形成“高质量”数据集。在市医保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,首都信息有效发挥“业务+数据”优势,在“三医”领域开展“AI+数据”的实践和全面落地,推进了一系列以数智化为核心,基于数据的多方面探索,成果明显。
支持新药推出
体现在应用于药品真实世界研究,起到支持药品新适应症拓展,完善上市证据链的重要作用。由于医保数据有“样本量大,代表性好”的独特优势,且数据链完整,包含了门诊、住院、药店购药的全流程信息,可构建患者的长期随访归集,以及结局指标客观,根据药品支付记录可以准确计算用药依从性。此外,成本数据天然存在,包含药品、诊疗项目的支付费用,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理想数据源,这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依据。
助力医保监管
体现在应用于医保基金监管,基于医保海量数据,能够有效识别医保的表征特性,构建预训练语言模型,并注入医保政策法规与临床知识图谱进行微调。模型通过语义理解解析诊疗记录,利用时序分析动态监测就医行为。以及通过异常模式检测(如频繁就诊、超量开药)与关联规则挖掘,可以精准识别疑似欺诈、滥用等风险点,并输出可解释的风险评估报告与证据链,实现智能预警与穿透式监管。
保驾医械评审
体现在应用于医疗器械审评,通过构建专业知识库与审批数据预训练,构建医疗器械审批大模型,有效提升效率与准确性。通过搭建智能审评系统,整合知识库与规则引擎,实现立卷审查、发布通知等环节自动化。在义齿和IVD的审评验证中科帮助企业“缩短注册时间3个月,降低审评成本80%”。
基于以上专业研究成果,首都信息表示,将持续发挥自身“AI+数据”的优势,持续深化“红砥大模型”在政务和医疗垂直场景的应用,推动多智能体协同、跨领域的数据融合,与生态伙伴共建开放共赢的智慧医疗新生态。
关于云栖大会——AI+医疗|大模型创新技术发展论坛
“AI+医疗|大模型创新技术发展论坛”由阿里云智能集团、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共同主办。本次论坛以“智启健康未来,AI重构医疗新范式”为主题,聚焦AI影像辅助诊断、智能健康管理、医疗大模型临床决策、生物医药智能研发等前沿议题,论坛嘉宾共同探讨为健康中国2030绘制智能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图谱。
“AI+医疗|大模型创新技术发展论坛”由阿里云智能集团、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共同主办。本次论坛以“智启健康未来,AI重构医疗新范式”为主题,聚焦AI影像辅助诊断、智能健康管理、医疗大模型临床决策、生物医药智能研发等前沿议题,论坛嘉宾共同探讨为健康中国2030绘制智能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图谱。